上海至盛获动态安防专利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建设
近日,上海至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取得一项名为“基于大数据的动态安防方法及系统”的专利,授权公告号为CN120493137B,申请日期为2025年7月。这一消息标志着
上海至盛此次获得的专利,聚焦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动态安防系统。该系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,包括视频监控、传感器数据、人员流动信息等,能够实现对潜在风险的预警、快速响应和精准处置。这种动态的安防模式,与传统的静态安防相比,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更强的适应性,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。从天眼查的数据来看,上海至盛成立于2003年,注册资本944.4288万元人民币,并对外投资了6家企业,参与招投标项目99次,拥有多项专利和商标信息,显示了其在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。
大数据在安防领域的应用,带来了诸多优势。首先,它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,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。其次,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,系统可以不断优化预警模型,提高预测的准确性。再次,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,辅助决策。然而,大数据安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首要问题。如何确保在收集、存储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,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,是技术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。此外,算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。如果算法出现偏差,可能会导致误报或漏报,影响安防效果。如何构建可靠的、可信的大数据安防系统,是未来研究的重点。
上海至盛此次专利的获得,预示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安防领域的应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随着物联网、5G等技术的普及,城市产生的数据量将持续增长,对大数据分析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。未来,大数据安防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、精准化、个性化的方向发展。例如,可以结合边缘计算技术,实现数据的本地处理,减少对云端的依赖,提高响应速度。同时,多模态数据的融合,例如结合视频、音频、文本等多种数据源,将进一步提升安防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。你认为,大数据安防在未来的发展中,还会遇到哪些新的挑战?又有哪些技术创新值得期待?